在国考面试中,面试题目一般都会跟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现象紧密相关。考德上特为大家分享2017年国考面试热点:如何让垃圾分类走出困局,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
2017年国考面试热点:如何让垃圾分类走出困局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于近日发布消息称,将设置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试点,促进居民源头分类,同时将探索设置垃圾“不分类、不收集”惩戒试点。但是现实中,好多人不知道如何分类,这也成为困扰诸多小区居民的难题。在北京与上海、南京等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已经“试”了16年,公众仍不知如何分类,这份成绩单确实有点难看。如何分类,怎么分类正确成了居民的小难题!那么,如何让垃圾分类走出困局,真正着力呢?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现如今,我国公众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低,当然也与我们的意识有关。有些人能够坚持垃圾分类投放,有些人不愿意,公共意识是分水岭。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习惯、新素养,公众需要在生活中不断适应、反复习得,才能内化为一种素质,外化为一种习惯。垃圾分类普遍处于粗放状态,分类简单且缺乏标准指引,公众难以准确拿捏。
再者一些地方缺少精细化的务实举措;垃圾分类不能分在嘴上,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这种行动应该从职能部门的转变开始,没有切实可行的做法,作为老百姓,也理解配合,这种理解与配合都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没有自觉就没有真正的垃圾分类,没有自觉就没有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所以当然这试点的16年还是“原地踏步走!”
后者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未及时跟进,让垃圾分类在“最后一公里”功亏一篑。后者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未及时跟进,让垃圾分类在“最后一公里”功亏一篑。没有垃圾分类车的运输,本来分类放置的垃圾被不愿意分类的人混在了一起,并且被没有分类意识的垃圾运输车辆混运走了,这种分类就显得毫无作用了,这也就是垃圾分类空喊了16年的根本原因。所以居民分类,也得保障后续垃圾分类车的运输,要不然输在那最后一公里上,就前功尽弃!
对此,需要有关部门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立法的完善,对一些城市乐此不疲地将垃圾送到农村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一方面,城市垃圾“上山下乡”往往打着在农村建立垃圾填埋场的旗号进行,农村是收钱接纳城市垃圾,连违规都够不上。另一方面,退一步说,即便是城市在农村地区任性倾倒垃圾,只要垃圾中不包括危险废物,只是生活垃圾,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是罚款了之。不多的上限罚款对于城市而言,根本不在乎。所以保障立法制度的完善!其次,制度的跟进,就是对违反垃圾收运、处置规定的行为,除依法给予处罚外,还应实行累计记分制度,列入“黑名单”。特别是,应积极探索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途径,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环保的基础设施等大力重点扶持。最后,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具体而言,有些人能够坚持垃圾分类投放,有些人不愿意,公共意识是分水岭。这一过程中,政府也要有所作为,引导、帮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意识。公众教育,对成年人更要对未成年人,这方面,许多城市乏善可陈。16年试点,假如一开始就从幼儿园抓起,当年的孩子如今都踏入社会了,垃圾分类意识也都深入这一代人心中了吧。保证垃圾分类成为一座城市恒久的公共政策,也要约束普通公众,对不守规矩者进行处罚等。
16年的试点、试错,得失几何心里应该有个谱。下一个16年,路要怎么走,如何才能精准着力,还需要从你我做起,大家做起,为建造美好的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