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在公考的路上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考生甚至因为考试而导致价值观错位,怀疑人生,怀疑公考的价值和意义。其实这些考生是没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没能用“三心”对待考试,首先要平常心对待每次的笔试面试,这些都是给自己积累经验的好机会,其次需要有责任心对待每一次考试,考试院组织每一场考试目的是选拔人才,适合岗位,从而实现政府服务型的职能。最后,要有一个热心,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需要迎难而上。有些笔试成绩非常不错的考生,每次面试都不理想,主要是将面试想当然了。认为面试只需要背书,就像某培训机构一样,单纯的给考试面试试题的答案来背诵,以达到培训的目的。殊不知,面试从何而来。在此,笔者给一些即将进入面试的考生,简单梳理考生眼中的“背”。
(1)热点从何而来
很多考生尤其喜欢背诵一些热点例如“十三五规划纲要”“两学一做”“八个担当”等等,还有一些考生喜欢通过各类社会新闻总结热点,诸如“雷洋案”“双十一”等。其实考试在试卷编制的时候,是为了帮助各个岗位选拔符合公务员要求的基本人才,不是时政分析员,也不是政策评论员。当然考试为了公平,会在面试试题中回避专业性的知识。因此,事业单位面试的一些热点,其出发点是来源于公务员通用能力框架的,九大通用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这些能力的考察,就告知考生,面试的热点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宣部每年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可以很好的积累,其实热点不会很直接的出现在试题中,而是在试题背后考察,考生如何站在公职立场看待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答题将何去何从
因此,在面试答题中,不能对于热点的理论照搬照套,死记硬背生硬的答题,避免在面试答题中“模式化”“套路化”,一些经验丰富的面试考官,能很好的从考生答题中听出考生的一些背景信息,所以对于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应该从自身的工作经验中出发,去谈对于面试题的看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得心应手的处理这些事情。而对于一些应届生,虽然缺乏工作经验,但不要将自身的短板无限放大,要做的是很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而不是本本主义,答题很教条。
除此之外,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对于纷繁复杂的面试热点,觉得无从下手,何去何从。其实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面试试题,结合背后考察的通用能力,对于一些出现的人际关系类考察的试题,应当明确对待不同身份的不同原则,真正做到服务意识体现,对于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紧急突发情况,需要提出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对策的提出,不是单纯的理论白话,而是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要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对策的提出还需要有前瞻性,对于面试的综合分析类问题,更需要考生能将自身的知识贮备以及对于一些社会热点所折射的问题给予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做到和而不同。
希望大家能多多去总结热点,多多从身边发现热点,更多的将面试热点和试题想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题方法和思路,多多训练,才能在面试考场上征服考官,成功上岸。